对联

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,其内容涉及政治、军事、历史、天文、地理、文学、艺术、风俗、民情、医学、农事等多方面的知识。在中国古代多年的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中,流传着许多妙趣横生、富于哲理、充满智慧、意味深长的对联和对联故事。
联讽洪承畴降清

明末重臣洪承畴是福建南安人。此人平时道貌岸然,开口忠君,闭口爱国,并亲笔撰书一联挂于中堂:

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

真是信誓旦旦,念念不忘忠君、守节。可是等到清兵入关,洪承畴在松山被俘,最后却屈膝投降了。

之后,他的许多同僚,如史可法、郑成功等人,坚决抗清,甚至壮烈牺牲。人们鉴于这忠奸分明、真伪若揭的洪承畴现象更加敬仰民族英雄,谴责民族败类,于是有人把洪承畴的对联改为:

君恩深似海矣

臣节重如山乎

洪承畴在自己六十岁生日时,大摆宴席,隆重庆寿。他的一个“门生”引以为耻,于是披麻戴孝,用竹竿挑一对联前往“祝寿”。人们蜂拥围观,只见对联上写:

史鉴流传真可法

洪恩未报反成仇

联中嵌名歌颂史可法,并与“承畴”谐音直指他“洪恩”“成仇”。

当时以史可法同洪承畴进行忠奸对比,撰文写诗颂忠责奸的文字甚多。其中还有一副两人名字的对联,写得更妙,曾不胫而走,传遍全国。联曰:

父成丑 子成丑 父子成丑 洪承畴

君可法 臣可法 君臣可法 史可法

下一篇:萧燧巧改联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