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城绍兴昌安门内,有一座高不过百米的蕺山。山南有一座戒珠寺,相传是王羲之由山东南来会稽山阴当地方官时所建造的。
戒珠寺里面的陈设布置与众不同。在通常供奉弥勒佛的地方,却塑着一尊王羲之的坐像,两侧各有一个童子:一个手执拂尘,另一个怀抱双鹅。山门上还有一副幽默的楹联:
此处既非灵山 毕竟什么世界
其中如无活佛 何用这样尊严
原来,这里面有一段故事:王羲之喜欢鹅。山阴有个道士,养的鹅体形高大,威武神气。王羲之见了十分中意,当场应道士所求,写了一部《道德经》,换回了几只鹅。这个“书成换白鹅”的故事,后来传为文坛佳话。
谁知换鹅以后弄出了一宗冤案。
传说王羲之有一颗珠宝,经常用双手来摩挲,以活动手指关节,使书写时手指灵活。有一天,这颗珠宝突然丢失了。他怀疑是被寄居在他家里的一个和尚偷去,就对这个寄居的和尚冷淡起来。这个和尚心知此事,也不申辩,竟绝食而死。不久王羲之家中杀鹅时,才发现宝珠被大白鹅吞下肚了。王羲之悔恨不已,便把这座建筑连同周围的山地,全部送给佛门作为寺庙。蕺山从此被人称作“戒珠山”,而这座屋院则被称为“戒珠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