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乐年间,有位尚书来到一座庙里,他看到这座庙殿堂宏伟,气派不凡,一时心血来潮,就以这座庙为题,在墙上写了一首诗。
尚书走了以后,庙里有个小和尚看见了这首诗,就在旁边胡诌了几句,与他这首诗相应正好和了他的诗。后来,尚书又到庙里来玩,看见了小和尚这首和诗,心里挺有气:这种歪诗也配和我的诗!一打听,才知道是个小和尚写的,就派人把他叫了来。
尚书数落了小和尚几句,然后说:“我有个上联,你要是能对上下句,我就饶了你。不然,对你不客气。”说完,他念了个上联:
和尚和尚书诗 因诗言寺
意思是说,你这个和尚和了尚书写的诗,从诗里说到了这座庙。这个上联水平挺高,不单说了和尚和诗这件事,而且构思也特别巧妙。“和”“尚”两字连用了两次,可用法大不一样。头一个“和尚”是名词,第二个“和”是动词,第二个“尚”又跟“书”组成了另一个名词。后半句是拆字联,把“诗”拆成了“言”和“寺”。自然巧妙,富有情趣。
小和尚一听,这么难对的上联,自己怎么对得出?他急得出了一身汗,只得向尚书讨好:“请大人消消气。您想,我的学问哪能跟大人比啊!您得容我两天工夫,两天以后我准能对出来。”尚书听了点头答应了。小和尚赶紧到处求人。可一连问了几个秀才、举人,没有一个人能对出来。小和尚急坏了,忽然想到了老乡——大学士解缙。他就想法托人见到了解缙,把这事跟他说了。解缙笑了:“这个上联确实不好对。我想了一个,你看看成不成。”解缙的下句是:
上将上将军位 以位立人
意思是,上将坐上将军的座位,靠着这个位置,树立个人威望,管束三军。下联对得完全符合上联的要求。小和尚一听,乐得嘴都合不上了,赶紧找那位尚书“交差”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