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人王洪,为闽中十才子之一。王洪中进士后授翰林院检讨,曾参与修订《永乐大典》。后来,有一次他因事不应诏,被同僚排挤。 相传王洪小时候就很有才华。八岁那年,家人在旧屋上建造新楼,有人见此景作了一联: 地楼上起楼 楼间无地 联中连用了三个“楼”,且首尾两字相同,一时无人对出。小王洪也思索着,见院内天井里有口...
古时有个人名叫程敏政,自幼多才,人称“神童”。宰相李资爱其文才,便把他召入京城,随后又将女儿许配给了他。 一日,李资宴请程敏政,当着满堂宾客出了一上联,请程敏政来对: 因荷而得藕 程敏政指着席上的果品,出口对道: 有杏不须梅 有个客人不以为然,说这个下联太一般了。李资听了大笑:“你难道没...
诸葛亮在江东与周瑜、鲁肃共商孙、刘两家联合破曹大计时,常与周瑜打一些笔墨官司。 周瑜气量狭小,却常常自命不凡。有一次,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,对诸葛亮吟道: 有目也是坿 无目也是丑去掉坿边目 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 百里难挑一个妞 诸葛亮听罢微微一笑,立刻反唇相讥: ...
唐朝开元年间,十四岁的李白已在南浦名扬全城。有位姓胡的乡绅不学无术,却爱附庸风雅,常常胡诌几句打油诗,俗不可耐。胡乡绅五十大寿之日,宴请全城富户名流,并请李白赴宴。 酒过三巡,胡乡绅虚情假意地对李白说:“听说贤侄才华横溢,老夫这里有一上联,却苦于没有下联,今特请大家来对。”说完,摇头晃脑地念道: 梁山栽大竹 无须...
唐朝时,武康县出了个才子名叫孟郊。孟郊出身低微,但读书用功,文才出众。 一年冬天,有个钦差大臣来到武康县视察工作。县太爷大摆宴席,为钦差大人接风。正当县太爷举杯说“请”,钦差大人点头应酬的时候,身穿破烂绿色衣衫的小孟郊走了进来。县太爷一见很不高兴,眼珠一瞪喝道: “去去去,来了小叫花子,真扫雅兴。” 小...
有一次,北宋诗人黄庭坚游玩至小乔梳妆楼下,有人走过来,对黄庭坚道:“不久前,本地有位才女,新婚之夜,仿效苏小妹三难新郎之举,以此楼为题出一上联,要新郎对出下联,否则不准进入洞房。可那新郎却未能对出,竟至后来因此郁郁而死。我辈才疏学浅,也一直无以为对,幸好先生大驾光临,务请赐教,以开茅塞。”说罢吟出那句上联: 梳妆楼头 痴眼...
苏东坡同他的朋友佛印和尚谈论佛事,佛印大吹大擂说自己佛力广大,佛法无边。躲在帘子后面的苏小妹听到了,有意讽刺一下这个大言不惭的和尚,便写了一句上联,叫使女拿出去,让苏东坡转给佛印对下联。 苏东坡看了,边交给佛印,边笑着说:“有意思,有意思。”原来,那上联是: 人曾是僧 人弗能成佛 佛印知道这是挖苦自己的,...
元末明初文学家王彝,少年时便聪慧异常、机敏过人。有一次,客人出了一个上联,请他来对: 天上星 地下薪 人中心字义各别 此对中的“星”“薪”“心”,音同义别,下联也必须对等才能符合要求。客人本想借此来难倒他,谁知他不假思索,立即应道: 云间雁 檐前燕 篱边物类相同 下联中的“雁”“燕”“ ”,也是音同义...
湘江橘子洲头,有个天星阁。相传古时有个姓周的官员到这里游乐,见几只鸽子停在天星阁上,便想炫耀一下自己射箭的本领,拉弓朝鸽子射去,不料没有射中,鸽子飞了。他感到很没面子,垂头丧气地走进阁里。有个随从人员见此情景,立即献殷勤道:“大人拉弓的时候,大家一喧哗,把鸽子吓飞了,这不要紧,大人文武兼备,何不吟诗取乐?”一语说动了周大人的心,...
于谦是明朝浙江钱塘人。幼年时,他的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髻。有一天,他到乡间的学堂去,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他这副模样,戏道: 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应道: 狗嘴何曾吐象牙 于谦回到家后对母亲说:“以后不要梳成双髻了。” 又过了几天,兰古春恰好路过学堂,见于谦头发被梳成三岔,又戏道: ...
明代作家邱濬,字仲深,广东琼山人。邱濬幼年在学堂读书,一天,大雨滂沱,教室里有的座位处漏雨,他与一个富人的儿子争坐不滴水的座位,两人相持不下。老师说:“不要争了,我有一五字联,能对出的坐好位置。”于是念道: 细雨肩头滴 富人之子一听,顿时目瞪口呆。邱濬却胸有成竹,应声道: 青云足下生 老师于是把...
一次,孔子和学生颜回外出回家,走到半路上看到一个农夫挑了一担泥放在路上,路很窄,孔子过不去,那农夫笑着对孔子说:“先生,我出一个对子,你若对得上,我就把泥挑走让你过去,若是对不上,那你就自己挪动这担泥。” 孔子道:“什么对子?” 一担重泥拦子路 这个对子巧妙地将孔子的名字仲尼和学生的名字子路联在了一起。...
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,大唐经过“安史之乱”国力大减。唐朝周边小国想借此扩充地盘,高丽便是其中之一。高丽王为了了解大唐朝廷内有无文能安邦、武能定国的人才,就请人写下一副对联到大唐下战表探虚实。 高丽使臣携战表对联来到都城长安,见到玄宗呈上对联。上联是: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唐玄宗见此联内含挑衅与杀机,十...
据说,被人称为“南宋四家”之一的马远,小时候性顽贪玩,不喜读书。 一天,马远偷偷溜出学馆,跑到池塘边,攀柳折枝,搅水逐鱼,好不痛快。他玩得正高兴,邻居一个丫鬟担着两只水桶走来。马远怪她搅了兴致,想吓她一下。等那丫鬟打满水挑起想走之时,躲在树后的马远,“呔嗨”一声大喊,吓得姑娘跌坐地上,水也洒了一身。马远还不罢休,装腔作势...
明初大学士解缙因擅长对对联,被人们誉为“对联大师”。随着名声越来越大,许多人都来向他请教。但也有一帮自恃才高的人不服气。一天,有个秀才,要来与他比试比试。 两人一对阵,这个秀才便摇头晃脑地念道: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解缙听了,感到这个秀才可鄙可笑,当即就写...
明末重臣洪承畴是福建南安人。此人平时道貌岸然,开口忠君,闭口爱国,并亲笔撰书一联挂于中堂: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真是信誓旦旦,念念不忘忠君、守节。可是等到清兵入关,洪承畴在松山被俘,最后却屈膝投降了。 之后,他的许多同僚,如史可法、郑成功等人,坚决抗清,甚至壮烈牺牲。人们鉴于这忠奸分明、真伪若揭的洪承...
清朝乾隆年间,广东有一个举人名叫萧燧。一天,他在新会县看到一个大族门前,贴了一副炫耀门第的对联: 巷有几人 举贡 监员 进士 家无别业 诗书 礼乐 文章 萧燧见他们如此不知羞耻,便挥笔改写了对联: 巷有几人 化子 舞蛇 弄术 家无别业 琵琶 绰板 三弦 ...
蒲松龄在写《聊斋志异》之前,在乡里就凭借其才气出了名。有一个石先生,不服气要与他一比高低。 这天,他们碰在一起。石先生看见一只小鸡死在砖墙后面,于是便出了个上联难为蒲松龄: 细羽家禽砖后死 蒲松龄一听,这是糟蹋我呀!我也得给他点颜色看看。他装作无能的样子说:“我不会对对子。既然石先生逼着我对,我就一个字...
香山四王府村只有两眼水井,一眼在街中心,一眼在财主张伯元家后花园里。张伯元依仗权势,硬是把街中心的井给填了。人们要吃水只能到他家里去挑。他在井旁放了一个瓦罐,谁要挑水就得投一个铜钱,所以村民们恨透了他。张伯元还写了一个上联: 丙丁壬癸何为水火 张伯元扬言:只要有人对出下联,他就认输,不再收水钱。 曹雪芹...
清代文学家魏源,字默深,湖南邵阳人。魏源十一岁那年,当众揭露了一个文痞抄袭他人诗作。那文痞恼羞成怒,指着灯笼里的蜡烛用顶针法出了一上联: 油蘸蜡烛 烛内一心 心中有火 魏源毫不示弱地答道: 纸糊灯笼 笼边多眼 眼里无珠 那文痞挨了骂,接着用拆字法又气冲冲地出了一上联: 少小欺大乃谓尖
清末,张之洞在湖北任督军一职,有个穷书生不满于当时的贪官污吏作威作福,想借个机会骂一骂张之洞,出出怨气。于是,写了一上联,寄给张之洞,要张之洞对下联。其联云: 之字路偏要你走 张之洞及其幕僚看后,冥思苦想多日,始终无法对出。无奈之际只得求教于那位穷书生。书生寄来的下联竟是明显嘲笑他的: 洞中怪且奈我何...
明文学家蒋焘,字仰仁,长洲(今属江苏苏州)人。八岁那年,他父亲的一位朋友来访。谈话中,那友人出了一个上联让众宾对,联曰: 冻雨洒窗 东二点 西三点 这是拆字联,很有诗意。在座的人绞尽脑汁,也没人能对出下联。蒋焘看见他们正在吃西瓜,想了一阵忽然有了灵感,于是高声念道: 切瓜分客 上七刀 下八刀 诵完后,...
万安是明朝正统年间进士,四川眉山人,学识渊博,历仕英宗、代宗、宪宗、孝宗四朝,当过吏部尚书、华盖殿大学士。相传他自幼学习对联,很有诗才。有一次,一位远客到他家来,坐在阶前,对着天空吟诵: 日在东 月在西 天上生成明字 但他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,不觉抓耳挠腮,频频拈须。万安见了,不禁觉得好笑,说:“这有何难,我对给你看...
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。据说他十岁那年,一天傍晚,雨过天晴,月光皎洁,他的老师乘兴叫他来对对联。老师出的上联是: 雨过月明 顷刻呈来新境界 李自成想了许久,尚未对出恰当的下联。谁知天有不测风云,霎时狂风顿起,云遮月蔽,李自成见景生情,随即对道: 天昏云暗 须臾不见旧江山
文素臣在十岁的时候,听文客们称赞一副古对,文客们都说它古今少有: 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相传下联是苏东坡对的,文素臣颇为不屑地说:“嗨,像苏东坡这样对法,我都可以对好几个。” 文客们见他小小年纪,口气却这么大,都说道:“那你对一个来听听。”于是文素臣便不加思索地念道: 五脏脾肺肾 文客说...
清代文学家、戏曲理论家李调元是四川人,乾隆年间进士,自幼聪明伶俐、能诗善对。 一年端午节,李调元来到厨房见粽子已熟,立刻向他三嫂要粽子吃。他三嫂爱五弟(李调元在家中排行第五)才思过人,便随口吟道: 五月五日 五弟厨房讨粽子 让李调元答对。 李调元略一思索,嫌联中“讨”字不雅,又转眼见厨房有焦黄喷香...
明代药圣李时珍不但精通药物,也擅长诗词赋对。传说有一次,李时珍从山上采药归来,见当地药铺门前人头攒动,便上前观看。原来是药铺王掌柜眼见年迈,想给自己的独生女儿掌珠招一个女婿,掌珠便出了一个上联悬挂于店铺门前,言明谁能对出下联便以身相许,一时吸引来众多年轻人。这个上联是: 刘寄奴插金簪戴银花 比牡丹芍药胜五倍 从容出阁 含羞寄...
相传清朝末期,有位人称“神童”的李仕彬,自小勤思好学,深得先生青睐。有一年大年初一,李仕彬的父亲背着他去给先生拜年,先生见他穿着新衣服,便出联道: 三尺天蓝缎 李仕彬边向先生拜年,边想着来时见到的药柜上的药名,随即对上: 六味地黄丸 这时,恰逢师娘上楼,先生再出对曰: 登楼望南北 ...
纪晓岚小时候很聪明。九岁那年的一日晌午,学堂读书的哥哥还没有回来,于是他便摇着一根牛皮鞭去学堂找。原来,老师出了个上联,哥哥还未答上来。联曰: 苇秆织席席盖苇 纪晓岚求老师道:“我替哥哥对可以吗?”老师听他奶声奶气,便笑着说:“那你对吧!”哪知他看看牛鞭便脱口对上: 牛皮拧鞭鞭打牛 老师又诧异又...
传说在康熙年间,贵州贵阳来了个有学问的巡抚。在一个圆月朗照的夜晚,他带着一帮文客,到南明河畔赏月,看到倒影横在江上,忽生灵感,随口吟出一副对子的上联: 树影横江 鱼游枝头鸦宿浪 文客们摇头晃脑、纷纷称赞,却没有一个人能对出下联。后来,巡抚就把这半副对子贴在城门上,并加贴告示,以重赏征求下联。 一日,周渔璜...
春天来了,一群秀才相约出来踏青游春。他们缓缓走在村口的一条土路上,见路面上到处都印有鸡、狗的足迹,有个秀才便随口吟出上联,叫同伴们对下联。联曰: 鸡随犬行 遍地梅花竹叶 一下子把大家给难住了,个个搜肠刮肚,苦思冥想,还是不能对上。这情景被路边一个放牧的小孩瞧见了,他觉得十分好笑,高声说道:“这有什么难对的,现成的...
清朝学者阮元,字伯元,江苏仪征人。他曾督学某省,有童子九岁参加县试,阮元看他年幼,于是用自己的名字出对曰: 阮元 那童子随口对道: 伊尹 伊尹是商初大臣。从字面上看,“尹”是“伊”的偏旁,“元”是“阮”的偏旁,对仗工整。因此阮元对那童子的文才感到惊讶。 又有一次,一个客人指着当地知府冯驯...
清末政治家林则徐是福州人。林则徐童年时,一天放学回家,路见一群乡人对着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鸭子,正在做对对联的游戏,有一人拟一上联曰: 母鸭无鞋空洗脚 上联有了,可是没有人能对出下联。林则徐在一旁想了一会,便对曰: 公鸡有髻不梳头 众人皆称他对得好。 据说林则徐赴乡试时,父亲恐他年龄小远行疲...
清人史致俨,字容庄,号望之,江苏江都人。他九岁参加县试时,县令出一上联考他。联曰: 閒看门中月 史致俨想了想便随口应道: 思耕心上田 县令称他是奇才。因为这是拆字对,“閒”(简体为“闲”)拆成“门中月”,“思”拆成“心上田”。下联“思耕心上田”五字,极有理趣,可称名对。
清乾隆年间,江西萍乡人刘凤诰进京应试,考中了第三名进士。按照当时的科举制度,皇帝在放榜前,要亲自会见新科进士,并进行殿试,然后御笔点出前三名,即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刘凤诰相貌平常,小时候贪玩,伤了一只眼睛。殿试时,乾隆皇帝看到他的相貌,心里有些不快,本想取消他的探花资格,但又怕被人议论“以貌取人”。于是,特出一联,试试他的真才实学...
一年夏天,刘墉带着家将刘青到山西私访。这天到了一处鸟语花香的所在,毒日当头,酷暑难耐,二人感到口渴,便四处找水喝。正行间,看见一村姑在井上打水,刘青乐得急忙跑到井边,摸出钵子就向桶里舀水。“慢!你这人连句招呼都不打,这水能随便喝吗?”“咋啦,还得花钱不成?”“钱不稀罕,讨水先得对诗,对得上喝蜜也不难!”刘青听了连忙说:“好,俺对...
号称“对联天子”的四川文人钟耘舫,才华盖世,从来不屑与权贵往来。一日,善于巴结逢迎的当地秀才朱某来钟家提出比赛对联,并出上联道: 大丈夫半截人身 “大丈夫”三字的下部均可截下“人”字,意在讽讥钟耘舫莫以“志士”自足,“大丈夫”亦是凡人,没什么了不起。钟耘舫早想教训一下朱某,于是略加思索了一下,对道: 朱...
相传,晋代有个读书人叫刘道真,由于兵荒马乱,为生计所迫,他在河边帮人牵船。有一天,刘道真正在牵船时,看见河中有位老妇人操橹划船。刘道真自恃能诗能文,便嘲笑这位老妇人: 女子何不调机弄杼 因甚傍河操橹 没想到,这位老妇人却立刻回敬道: 丈夫何不跨马挥鞭 因甚傍河牵船 刘道真听了,羞得满脸通红。
宋朝年间有个州官叫田登,欺压百姓,横行霸道,蛮不讲理。他不许别人直接叫他的名字,说这是不尊敬他,叫“犯上”。他叫田登,不但“登”字不准说、不准写,而且像“灯”“蹬”“噔”等,也一律是“禁字”,谁要是不留神犯了“禁”,就会被打一顿鞭子。 这年正月十五即将到来,正月十五是元宵节,也叫灯节。家家户户要挂灯、赏灯,叫作“放灯”。...
明朝正德年间,有个姓王的太监坐镇福州,仗势欺人,作威作福。有一年,他做六十大寿,竟把戏台搭在闹市区朱紫坊巷口,行人往来都得从台下钻过,百姓敢怒却不敢言。 有位秀才名叫郑堂,见此情景非常生气。他挺身而出与太监说理。这天,他故意穿着大皮袄,手执大纸扇去与太监争辩,驳得太监无言以对。为了争回脸面,王太监说:“拆戏台可以,但你得...
明朝万历年间,福建泉州东石乡有一名士蔡逢益,为人耿直,有些骄傲。他一面开私塾,一面苦读。 一天,他为学生留的作业是对联: 木叶落尽山露骨 学生们谁也对不上。这时,村里来了一位卖书笔的小贩,帮助孩子们对出: 莲房抽高水穿心 蔡逢益知道是别人代作的,就找来小贩,当面奚落他: 锡瓶圆...
明朝末年,在鲁西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天灾,先旱三月,后涝半年,粮食颗粒无收,民不聊生。第二年春天,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,一个县令却大办生日,为了勒索寿礼,他不顾百姓死活,派出爪牙,四处抢掠。百姓十分气愤,经过商议撰写了一副对联,趁黑夜的时候贴到了县衙门口: 县太爷过生日 金也要 银也要 鸡也要 黑白不分一把抓
传说明朝末年,湖北襄阳有一个进士,补缺做了知县。此人为官甚贪,搜刮民脂民膏,苛捐杂税,弄得百姓怨声载道。这个贪官却毫不在意,依然我行我素。百姓对这个狗官极为憎恨。一年春节将临,这个贪官在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,吹嘘自己的政绩,联曰: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老百姓见了无不嗤之以鼻,其中有...
明末清初,江苏吴江有个大官僚名叫金之俊,字起凡。他平日放纵儿孙家仆横行乡里,作恶多端。当时有人针对他的人品和作为,专门写了一副对联: 从明 从顺 从清 三朝之俊杰 纵子 纵孙 纵仆 一代起凡人 这副对联,巧妙地把他的名“之俊”和字“起凡”写入联内,构思奇巧,自然贴切。对这个一生毫无骨气,...
清初,南方有个姓任的主事官,他喜欢议论朝政,抨击时弊,不免得罪了一些有钱有势的官宦人家。 一天,皇上派了一个姓管的御史官到这个地方来考察,当地的豪绅伺机出来对任主事官恶意攻击,讲他一无是处,管御史只听一面之词,不加考察,便对主事官严加训斥:“我听说你喜欢教训别人,这不好。现在我有一副对联,让你来对。”说罢,便念出了上联:...
清朝初年,一学正与一秀才争夺家产,秀才上告县衙。县官断案前却先出对联相难,上联曰: 学正不正 诸生皆以为歪 秀才听了,以反驳口气对了下联: 相公言公 百姓自然无讼 县官顿时面带愧色,哑口无言。 上联是县官出的歪联,不分是非,“学正”与“诸生”(俗称秀才)全都没理。“不正”则为“歪”,并字倒...
从前有一个跛脚学生,自幼聪明,但很调皮,常常不把教自己的私塾先生放在眼里。先生非常生气,便写了一个上联挖苦他: 跛脚鸡跳簸箕 簸箕压着跛脚鸡 先生还告诉那个学生说:“你要是能对出下联,我从此不当先生了。”学生一看,见先生借生理缺陷讽刺自己,很不服气,马上针锋相对地对出下联: 独眼龙打灯笼 灯笼照着独眼龙 ...
相传有一年除夕之夜,有一人仰望天空,不见月亮,随口说出一联: 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他欲对下联,苦思良久,终究对不上来。恰好身旁有一个八岁的孩童说:“我来对对看。”这孩童高声念出了下联: 今夕年尾 明朝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
从前有一个聪明的学生,在私塾里读书。逢年过节,这个学生总要恭恭敬敬地给老先生送礼,但每次都只送三分银子。这私塾老师家里贫穷,想多积攒点银子接济家里,便想法子向学生讨要,于是在过中秋节前,给这学生出了个上联: 竹笋出墙 一节须高一节 意思是要学生多送点礼,这学生会意,却对道: 梅花逊雪 三分只是三分 ...
一年腊月,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,从老家山东迁到浙江绍兴安家落户。乔迁之喜又值新春之乐,王羲之兴致勃发,随手挥写了一副春联: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王羲之叫儿子贴在门口,不料贴后不久,对联就被人悄悄揭走了。之后他又写了一副对联: 莺啼北里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