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神童高则诚,六七岁时就过目不忘,出口成章,但却顽皮快嘴,不习礼仪。大人吟诗对句,弈棋绘画,他总要指手画脚。 一日,他父亲请一个乡绅吃饭。父亲立在门口迎接客人,他穿了一件绿袄随父跑去门前左顾右盼。有位乡绅穿着红袍向父亲鞠躬施礼,他也随父躬身还礼。乡绅见他活泼可爱,出一联戏耍他: 出水蛙儿穿绿袄 美目盼兮
明朝天启元年,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府,看望新科状元翁正春。在谈笑中,叶向高说:“老夫今晚恐怕回不去了。”翁正春知他今夜想在此留宿,便道: 宠宰宿寒家 穷窗寂寞 叶向高见联中用的全是宝盖头的字,先是一惊,沉思片刻,对道: 客官寓宫宦 富室宽容 次日早饭后,翁正春送叶向高上路,经过一池塘,叶向高说:“翁...
明朝文学家李梦阳,曾任户部郎中。有一天,他发觉有一个青年人与他同名,在当时一般老百姓是要避忌与朝廷官人同名的。李梦阳对这个青年说:“你怎么和我同名呢?现在我出一联给你对,若对得不好,你得改换名字。”说完,他出一上联曰: 蔺相如 司马相如 名相如 实不相如 蔺相如,战国时期赵国大臣,司马相如,西汉辞赋家,名同人不同,此...
明代宰相张居正自幼才思敏捷,“神童”“才子”的桂冠戴了不少;但由此亦使他产生了骄傲自满、目空一切的思想。据说,张居正同艾自修是好朋友,这年两人同时中举,但张居正名列前茅,而艾自修却列榜尾。这时,张居正洋洋自得,出一上联给艾自修对: 艾自修 自修没自修 白面书生背虎榜 联中挖苦艾自修是“背榜”的书生。艾自修羞愧万分,...
有一天,唐伯虎闲来无事,一人来到野外游玩。他到了一个村庄,看见一个中年妇女一边打扫地上乱放着的柴,一边喊她的小叔子快来帮她把柴捆绑起来,以便搬回家去。唐伯虎于是得一上联: 嫂扫乱柴呼叔束 此对颇为奇妙,“嫂”与“扫”,“叔”与“束”都是同音义异。唐伯虎一时也想不出下联来,只好边走路边想,不觉来到另一个村庄,见一少...
明朝著名画家祝枝山,对吟诗作对也很擅长。有一次,他被一员外请去写春联。他想跟员外开一个小小的玩笑,凝思片刻,便提笔写下一副妙联,只听员外念道: 明日逢春 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 少有余财 读完,员外便把脸沉了下来,很不高兴。祝枝山大笑一声,说道:“员外不必生气,你念错了,请听我念。”说罢...
明朝有个陈愧斋,此人性子温顺。当翰林时,有客人来,他叫人倒茶,夫人说:“没有泡。”他说了声“也罢”,又问茶叶在哪儿。夫人答:“没有买。”他又说了声“也罢”了事。客人一听,不禁笑出声来,当时的人因此称他为“陈也罢”。 后来陈愧斋升为南京太常卿,赴任前与门生饯别,有的人竟流下了泪。当时大学士李东阳也在场,见这情形不觉吟了一句...
清代著名诗人周渔璜,名起渭,号桐野,贵阳人。 据说,周渔璜曾路过一个寨子,见男女老少守着一口枯井发愁,不知出了什么事。他走过去询问,老人们告诉说:村子长年缺水吃,去年挖了这口井,谁知才出了一昼夜水,就又干涸了。后来,有个道人来到井边,用木炭在石壁上写下半副对子,说只要有人对上了,井水自然会冒出来。可是村里没有识字的人,没...
明末清初的学问家金圣叹,曾经点批过不少的书籍。相传有一次他到一座寺庙闲住,半夜起来想点批佛经,便来见庙里的长老,说明来意。长老知他有才,故意先出个对子,叫金圣叹对: 半夜二更半 金圣叹听了,怎么也想不出下联。长老说:“你什么时候对出下联,什么时候让你点批佛经。”想到天亮,金圣叹还是对不出下联,只好扫兴而去。
周秉成十岁考中秀才,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。很快,他的名声便传开了。 俗话说:“人怕出名猪怕壮。”羡慕的人固然不少,妒忌的人却更多。一次,外乡戏班子来演戏,差一副戏台的对联。村里几位“才子”互相推诿道:“周秀才妙笔生花,还是请他来写吧。” 恰巧,这一天周秉成与邻村一位秀才发生口角,心烦意乱,加之在场的人多,乱哄哄的,...
明太祖朱元璋,出身贫寒,少时放过牛,当过和尚,没有机会念书。但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,经过自己刻苦学习,颇通文墨,会吟诗、作文,还特别喜欢题联。传说,朱元璋无论行军打仗、饮酒下棋、微服出访、登堂进庙都喜欢谈论对联,常常和大臣、文人、农民,甚至儿童对对子。 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苏那年,行军中,就以“天口”二字,题了一上联:
湖南抚台宴请四川名士、调任广东某府学政的李调元,并在洞庭湖畔召集当地文人墨客,为李饯行。来宾中有一个候补道,得意于自己在作对联上有所长,为卖弄才华,提出与李调元联诗作对,以助筵席酒兴。 候补道抬头四望,见岸边不远处,李树一片,果实累累。他触景生情,抬手指着李调元说道: 李打鲤 鲤沉底 李沉鲤浮 当时正值仲夏...
清乾隆帝生性风趣,每当退朝回到内廷时,常对几位宠信的大臣说:“上朝的时候再行君臣的礼仪,退朝的时候,只有朋友的乐趣,你们不必拘谨。” 一天,他与几位大臣在内廷打麻将,一张八仙桌围坐君臣四人。乾隆忽然问道:“八仙指哪八位仙家?”一个平日也爱打趣的大臣回答道:“八仙者,指吕洞宾、汉钟离、曹国舅、张果老、李铁拐、韩湘子、蓝采和...
有一次,乾隆皇帝与大学士纪晓岚对句为戏。乾隆说: 两碟豆 纪晓岚对道: 一瓯油 乾隆改口说:我念的是 两蝶斗 纪晓岚应对道:我念的是 一鸥游 乾隆又说:我念的是 林间两蝶斗 纪晓岚又应道:我念的是 水上一鸥游 三个“回合”过后...
纪晓岚自幼聪明伶俐,记忆力、理解力都很强,其四叔纪容雅,对他特别喜爱,常在课余教他对对子。单字对、两字对、三字对,乃至五七言对他都学习过。内容都是他所熟悉的人、事、物等,时间一长,屋里屋外的事物几乎都对到了。 这天,他又到四叔家里学对对子,他四叔一时想不出新鲜题目来,就说:“你在屋里自己找吧,看看什么没有对过,就以什么为...
乾隆年间,有一天,顺天府贡院里,开始乡试的第一场考试。考生多是直隶的,辽东考生寥寥无几,王尔烈是其中的一个。 盛暑炎热,富家子弟们都穿绸着缎,显得凉爽华贵,王尔烈穿着家常衣服,样子很寒酸。一个麻子考官走过来,见他旧布袍下露出肥大的青布裤子,便开玩笑地说: 小书生两腿木耳 王尔烈认为这是有意取笑自己,便毫...
清朝末年举人何淡如,以擅长对诙谐对联闻名。年少时,他拜蔡西湾为师,师徒俩曾去过一个名叫“猪北窦”的地方。一日,老师以此地名出联曰: 猪北窦 何淡如即以老师姓名对曰: 蔡西湾 老师哑然失笑。原来,“猪”谐音为“朱”,与“蔡”姓借对。“窦”的意思是“洞”,与“湾”对。接着蔡西湾又以何淡如的衣饰出联云...
相传,明英宗时,皇室宁王朱宸濠在江西南昌横行霸道,仗势欺人。有一次,一个书生因为写文章触恼了宁王,宁王就把书生关在后花园的铁笼子里。这天,宁王到后花园池边赏鱼与荷花,兴致骤起,吟出上联让随从应对: 地中取土 加三点以成池 那些随从本来皆是酒囊饭袋,一个个抓耳挠腮,无言以对。这时,关在铁笼子里的书生对出了下联: ...
从前,某朝某年,朝廷派了一位学监到湖北松滋视察科举方面的事。学监听说这个县的农民周结巴很有名气,就下令召见他。 学监见周结巴一身土气,两脚黄泥,实在不雅观,便问道:“你会诗文吗?”周结巴说:“凡……凡是人家会……会的,我也……也会一点。”学监看他口气不小,出了一联,让他对: 花园里桃花香 荷花香 桂花香 花香香花花花...
从前,有位穷秀才,有时向一些有钱亲友借贷,而亲友们不但不给,还常常把他拒之门外。 后来,他考中了状元,荣归故里。当地名流缙绅和原先那些有钱的亲友,都备了厚礼,约定某日去状元府攀附巴结。新状元非常痛恨这些势利小人,到了那天,他不但不准备酒席欢迎,而且还在关着的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,拒绝接见这些势利小人。对联曰:
有一位秀才,好作诗答对。一天,他外出游玩,来到一棵大柿子树下面。秋风一吹,树叶纷纷落地,所剩树叶寥寥无几,树枝条光溜溜的。这时从对面来了一个浪荡子弟,秋风一吹,冷得他浑身发抖。秀才见景生情,随口吟出上联: 柿叶凋零看光棍如何结果 他这是一语双关,借“事业”和“柿叶”的谐音。他吟完,沾沾自喜。可怎么也想不出下联来。...
从前,有位教书先生嗜酒如命,一喝酒就撒酒疯。有一天,先生出对子让弟子对。先生说: 风 弟子对: 雨 先生说: 催花雨 弟子对: 撒酒疯 先生又说: 园中阵阵催花雨 弟子又对: 席上常常撒酒疯 先生说:“你虽然对得好,只是不该揭...
清朝有一次科举考试,试卷中有一句“昧昧我思之”。这句话出自《书经·秦誓》,“昧昧”在这里表示“沉思”的样子。 有一位考生,不知当初就没记准“昧昧”两个字如何写,还是精神不集中别有所思,把“昧昧”误写成“妹妹”。四书五经中的一句话,在他笔下成了谈情说爱的话: 妹妹我思之 批卷的考官见了,觉得又可笑,又可气。...
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、诗人和书法家。每天前来向他索要字画的人络绎不绝。据说有一位大盐商,听说郑板桥的字画名声很大,他想房间里要是挂上一副郑板桥的亲笔对联,他也能够挤入“雅士”的行列了。 于是,他就来到郑板桥家请求郑板桥为他写副字。郑板桥故意把价钱说得很高,开口就要一千两银子。大盐商一再还价,郑板桥最后把价钱降下一半。郑...
何绍基是清朝道光年间的进士、湖南道州人,字子贞,做过编修、四川掌政。据说有一商人,父母去世后他想将父母进行合葬,但却误将父葬在西边,母葬在东边,违背了旧时规矩,商人便在坟前立两个石柱,准备写一副对联,以求补正。请遍了乡中精通文墨的人,都写不了。最后请到何绍基,他笑着说:“试试看。”随即提笔写道: 生前既不离左...
清代诗人宋湘,因为擅长书法和对联而名噪一时。传说一次他外出游玩,经过某一村镇时,在十字街头的墙上写了一上联: 一条大路通南北 他走后多日,又路过此地,见无应对下联,于是便自对下联: 两边小店卖东西 该联的巧妙之处,在于全联嵌有“东南西北”四字。
清文学家刘凤诰,字丞牧,号金门,江西萍乡人。他才思敏捷,妙笔生花。据说有一老翁用贵重的纸请他写一副寿联,当时他正趴在桌旁写字,随口问道:“老丈何时出生?”老翁说:“十一月十一日。”刘凤诰随即在纸上写道: 十一月十一日 老翁看了暗暗叫苦,但不敢出声。刘凤诰又问老翁今年高龄。老翁说:“正好八十岁。”刘风诰于是接着书写...
清末张之洞任两江总督时,有一次微服私访,来到松江府,碰到一位老同学,两人就拉起家常。这老同学没有官职,在一个缙绅的家里当私塾先生,他见张之洞穿着百姓衣裳,问是否官场受挫,张之洞避而不答。这天,正巧逢松江知府办寿,缙绅接到邀请,要私塾先生同去,张之洞说:“我也要去看看。”于是三人同行,来到松江府。张之洞本来要给松江知府一个措手不及...
古时候有位老秀才屡试不中,只得在家开个私塾,当了教书先生。他总觉自己才华横溢,满腹经纶,所以经常咬文嚼字,吟诗作赋。有人送了他个绰号——“老学究”。 有一年暮春,一个儿童来拜师求学。老学究想试试他的功底,随口出了个上联: 四野绿阴迎夏至 学生一听,傻了眼,这个上联景致、节气同时出现,不太好对,便摇了摇脑...
据说吕蒙正赴京赶考误了期限,盘缠用尽,贫困潦倒。一日,刘宰相之女抛绣球招婿,京城内热闹非凡,吕蒙正也去凑热闹。彩楼门外的守卫见其衣衫褴褛,拦住了他,说:“进场时辰已过,要当面对对子惩罚,你能行吗?”吕蒙正哈哈大笑,说:“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。”守卫被他说得哑口无言,便将吕蒙正带到彩楼下去见刘小姐。 端坐在彩楼上的刘月...
清末,湖南长沙县的县官姓朱,邻县的善化县县官姓孙。一次,朱知县请孙知县赴宴,席间,朱知县出了个对联让孙知县对: 园门不紧 跳出孙悟空 活 妖怪怎能善化 孙知县听了,这分明是姓朱的戏辱自己,但又一时对不出来。孙知县回去后,也想了个主意,先将一头死猪抛入湘江上游,即请长沙县朱知县来赴宴。...
从前,有个姓张的财主少爷考中秀才之后,便在家里张灯结彩敬奉天地祖宗。少爷兴奋之际,想当众卖弄文才,便找正在院里吃饭的一群帮工对对子。帮工中有位年老的农夫,很痛恨张家对帮工的刻薄,正想倒倒苦水,便站起来答对。张少爷摇头晃脑地出句道: 四书五经有趣有味 农夫举起手中的饭碗答: 一日三餐无油无盐 那张...
聚居在湘鄂西的土家族,有着古老的传统文化,不仅能歌善舞,也喜欢咏诗联对。当地流传着一个以对联择偶的故事: 土司王爷的妹妹田娥,有几分斯文,她说谁对上她的对联,就嫁给谁。 一天,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翁前来应对。附近百姓都来看热闹,田娥又气又恼,将应对者臭骂一通: 白日堂中 白发老翁 老皮老肉老骨头 呸 你还不滚下...
从前有个穷秀才叫万福,应考落榜,孑然一身,四处流浪。有家开旅店的母女俩,招他为婿。此事被一个常来住店的旅客孙得言知道了,孙得言有意要奚落他们一番,便作了个上联: 店女坐门招穷夫 来时万福 去时万福 “万福”既是人名,又是女子的礼仪,兼有两种含义。店女想到这旅客的名字,就对道: 龙王下诏求直谏 鳖也得言 龟也得...
传说,清朝年间江西有一个姓王的穷秀才,由于家里很穷,常常带着十一岁的儿子去帮人运东西,挣点钱养活家人。秀才的儿子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,他一边干活一边勤奋学习。 有一次,他们父子二人外出干活,又累又饿,便到路旁的一个饭馆里休息吃饭。他们要了二两酒,两个烧饼,两只螃蟹,但在吃完算账时,钱不够了,小伙计便和他们吵嚷起来,还说了...
早先,读书人都喜欢对对子。先生出上联,学生对下联,要对仗工整,讲究平仄和押韵。 有一日,一位姓刁的先生出了一句歪联: 抓而痒 痒而抓 不抓不痒不痒不抓 抓抓痒痒 痒痒抓抓越抓越痒 越痒越抓 先生说完让学生对。学生们想了半天也没有一个人能对出下联来。 先生骂了一句:“你们这些废物,看哪个学生先答出来。”...
从前,有个很狂傲的秀才,学问虽不多,但总爱显示自己,因而人们都叫他“狂秀才”。 有一天,狂秀才出门,来到了一所学堂前,他看见一群学童兴趣十足地在交谈着什么,他想让这个学馆里的老师出来,和他比试比试才学。于是,他往大门口一站,大声说道: 稻粱菽麦黍稷 这些杂种哪个是先生 那一群学童听了秀才的联句,都愣住了,...
唐初诗人宋之问,一天来到杭州灵隐寺寄宿。时值秋夜,触景生情,随口吟成一句: 岭边树色含风冷 他想再吟一句,合成一联,不料一时对不上来,便在殿前反复吟着这一句。 一位端坐在蒲团上的老僧,蓦然回头说:“少年公子,何必只把风景挂在口头,如此苦搜枯肠?” 宋之问吃了一惊,便问:“难道师父也能对对子?”...
王勃,古绛州龙门人。唐代大文学家,所作《滕王阁序》成为千古名篇,他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号称“唐初四杰”。他自幼聪慧过人,七八岁即能作诗,有“神童”之称。 他父亲王福畤是朝廷的官员,有一次,王福畤一位姓朱的朋友生了儿子,他带王勃同去祝贺。朱家客人想当面试试这个“神童”的才华,便指着门上的珠帘对王勃说: 门上挂珠帘...
唐朝池州刺史杜牧,听说有一位聪明的卖酒姑娘,于是便想去拜访。一天,他一身书生打扮,带着一个年轻衙役,让他打扮成书童,来到这家酒店。走进店内,见正面堂中有一扇木板虎壁,虎壁正中挂着一幅水墨画《醉八仙》,两旁配着一副对联: 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不空 这是酒店一般通用联。店堂中间摆着四张...
唐代的李群玉是有名的才子,他的诗文意境优美。他小时候熟读诗书,常常和老师在一起吟诗作对,老师很欣赏他的聪明好学,也经常指点他。 有一次,明月当空,师生俩一起到外面散步,他们走在一条小路上,远处传来了寺庙的钟声。小路两旁是竹林,竹林里不时飘来阵阵花香,在这幽静的环境中,老师诗意勃发,信口吟出了一句上联: 风吹钟声花...
在除夕夜,有一个贪赃枉法的县官,在县衙门上贴了一副对联。上联是: 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 下联是: 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九居德苑十分廉明 横额是: 福荫百姓 大年初一的早晨,知县还没有起来,衙门就已经被人围得水泄不通,还不时有人喝彩:“好呀!写得妙极!”他...
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有四个门生:陈际泰、罗万藻、张世纯、艾南英,并称“四才子”。 某年,有一两榜出身的知府到他们的故乡抚州上任,听说了四才子的名声,不大服气,便命人叫他们三天内到府衙来与他对对子。过了两天,全无动静,知府以为他们不敢前来。第三天便坐轿出去拜客。下午知府回来时,路过当地一个叫文昌桥的地方,只见四个汉子袒胸露腹,...
明末有两位读书人,在当时都小有名气,一个叫倪鸿宝,一个叫吕晚村。有一次,倪鸿宝去拜访吕晚村,看见他的客厅上挂有一副对联。联云: 囊无半卷书 惟有虞廷十六字 目空天下士 只让尼山一个人 虞廷十六字,指的是《书经·大禹谟》中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”一语,后世理学家把它看...
从前,某员外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和一个小儿子,儿子年龄尚小,员外便请来一位先生教儿子读书。一日,先生出了一句上联叫学生对句,这上联是: 有客登堂 惊醒万里春梦 学生对不出来,就请他姐姐代对,小姐对曰: 无人共枕 枉费一片痴心 先生一看下联,猜想十有八九是姐代弟对,自以为小姐对他有意,便自作多情地再出...
从前,某城有个单身汉,不务正业,整天东游西逛,犹如乞丐一样混日子。后来,县衙指派他为更夫,每晚打更,并负责开关城里为了防盗而设立的闸门,好让他混碗饭吃。这对单身汉来说倒是两全齐美的差事。 城里每逢过年,千家万户都有贴对联的习惯,这一年除夕,衙役送来一副对联,吩咐单身汉贴在闸门上。傍晚,他将对联贴了起来,可是,更夫不识字,...
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词人,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位金石学家。夫妻俩博学多才,又精通诗词格律,是名噪一时的“诗词夫妻”。有一次,两人参加青州有名的乌老寿星的一百五十岁的寿宴,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众人邀请李清照夫妇合写一副对联,祝贺乌老寿诞。赵明诚挥笔而就: 花甲重逢 又增而立年岁 每甲子是六十年,“花甲重逢”即一百二十岁,“...
唐代的莫宣卿是封川人。他十七岁就成为两广的第一个状元,为“岭南八大才子”之一。 他七岁时,就作过一首表示自己志向的诗: 英俊天下有,谁能佐圣君? 我本岭南凤,岂同凡鸟群? 因此他被称为“神童”。有一个姓梁的知县,路过封川,想试试这位神童到底有多“神”,就去了莫家。有人一喊...
宋初现实主义诗人王禹偁,字元之,济州巨野人。他主张“文以明道”,反对晚唐五代“唯美主义浮靡风气”,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。王禹偁幼年聪慧伶俐,七八岁便能作诗,是远近闻名的“神童”。宋史本传说他“世为农家”。相传他的父亲是一个磨工。一日,济州从事毕士安听说了他的名气,命他以磨为题作一对联。王禹偁随即吟道: 但...
寇准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,也是朝中一位在外敌侵扰面前坚持主战的正直人物,同时,还是一个擅长诗文的儒雅之士。 有一次,寇准和朝中百官在御花园中游玩,来到荷花池旁。他看到红日映在水上,水底也有一轮红日,天上与水底的红日遥遥相对,他顿时感到诗情涌来,给身旁的百官们出了个上句: 水底日为天上日 由于他这个上句...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